2007年6月17日 星期日

隨寫 -- 水蜜桃阿嬤


最近你若有看電視新聞,相信都會看到報導水蜜桃阿嬤的故事,這是商業週刊1021期(2007/06/18出刊)的封面故事並發表「一個台灣,兩個世界─水蜜桃阿嬤」紀錄片,這紀錄片的導演是楊力州章瑜,記錄片主要是探討探討台灣自殺趨勢與「心貧族」現象。阿嬤兒子、媳婦和女婿兩年內相繼自殺,丟下七個孩子,阿嬤靠著種水蜜桃、打工,一肩挑起養育重擔。一家正是自殺陰影的受害 者,最小的孫子「阿豹」才五歲,去年7月,媽媽燒炭自殺,不到五天,爸爸也喝農藥自盡。

認識水蜜桃阿嬤,先要從剛進門的七雙小鞋子說起。海拔一千三百六十公尺的新竹尖石鄉泰崗,與雲霧等高,在這陡峭貧瘠的高山上,卻是多汁可口的水蜜桃原鄉。這裡不僅是阿嬤的家,也是五歲兒童小豹的家。去年七月,小豹的媽媽走了,隔不到一星期,爸爸也走了……

海拔1360公尺的新竹尖石鄉泰崗部落,是水蜜桃的原鄉,這裡有個阿嬤,每天忙著開墾種果樹,剪枝、施肥、除草,她只會寫自己的名字,一年收成不過 數萬元,但她要一肩挑起七個孫子、孫女和外孫女的生計。兩年來,兒子、媳婦和女婿相繼自殺,丟下七個孩子,阿嬤說: 「我捨不得把孩子送走,他們已經沒有爸爸媽媽了,再離開家,太可憐了…」

最小的5歲 不要阿嬤當媽

五歲的小男 孩,原如山裡雲豹的跳脫風發,但生命從此跌落谷底,媽媽剛走時,小豹常常問:「以後誰來做我媽媽?」阿嬤說:「我來做好嗎?」他哭著說:「不行,你太老 了。」黑暗中,阿嬤黝黑的臉龐上掉著淚。小豹有三個姊姊小涵、小潔、小如。阿嬤家還有三個表姐妹小璇、小藍和小薇,前年5月,三姐妹的爸爸也因躁鬱症自 殺。三個厭世的大人,留下七個懞懂的小孩,阿嬤她不但堅持把孩子留在身邊,要給孩子一個家,更希望他們個個有書唸,能一直唸到大學。

阿嬤最 小的孫子小豹才5歲,5天內目睹媽媽燒炭、爸爸服毒,面對訪客會得意地說: 「就是我,我就是那個父母雙亡的人!」「我這裡有一顆自殺痣,我爸爸也有…」他邊比邊講: 「我媽媽在車子裡,沒有開窗戶,就流鼻血了…。」5歲的生命,承擔悲傷、憤怒、恐懼、孤寂,熟悉死亡更勝於麥當勞的玩具。

受傷的心靈 滿是憤怒

孩 子們心裡的創傷需要治療。有一天,心理輔導老師吳美麗要小豹和小如畫下爸爸、媽媽。結果,小豹的圖畫紙上出現了好多點,每一個點代表一個魔鬼;姊姊小如的 畫紙上,出現的是公主和魔鬼,還有一個要拯救公主的人,但是被魔鬼殺掉了。圖畫紙上的父親、母親,小如總是在畫好後立即打上大叉叉,憤怒的筆觸,是孩子心 頭好大的破洞。

而阿嬤心中呢 女婿、媳婦、兒子,三個年輕生命接連撒手,沒唸過書的阿嬤不懂,她問輔導老師吳美麗說,多年來她種香菇、砍竹子、做小工,哪裡有工作,就趕著去做,賺錢給 兒子念書。「他在山下念書,怕他受苦,一星期我給他五千元,買摩托車、汽車…」「他要什麼,我們就給什麼,從來沒打過他,也沒罵過一句,為什麼會這樣子 呢?」

阿嬤的哲學 不要想太多

但不論生命的難題再難解,阿嬤沒有被擊倒,她選擇勇敢和樂觀,每天天不亮就要天洗七個孩子28 件衣服,也笑笑說「感謝大老爺洗衣機不罷工」。有時真累到不行,「我會很生氣,大聲叫他們兩個(兒子、媳婦)的名字,問他們為什麼要丟下孩子?」「生氣, 一定要放氣,否則心不是會爆掉嗎?」

「人生本來就是難題。」阿嬤說,人要快樂,就不要想太多,很多人就是想很多。「想很多,就把棉被蓋起來,就不煩惱了!」這是水蜜桃阿嬤的哲學。

就如阿嬤的樂觀哲學,「人生本來就是難題」,想太煩惱只會更多,盡力做好自己的角色就是了。



這裡有更完整的的紀錄片內容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