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

安全與便利的兩難:令人頭痛的手機飛安問題

「請各位乘客在起飛與降落時關閉所有電子儀器,並且全程禁用手機、無線電、遙控玩具等電子器材,謝謝您的配合。」常乘坐飛機的讀者一定對上述的廣播不陌生,甚至習以為常吧。

不管是國內線或國際線,飛機上全程禁止乘客使用所有射頻(RF)器材(會發射電波的器材)。此規定的理由很簡單,就是保證機上的飛航儀器與通訊裝置不被干 擾。如果飛機內的各種儀表儀器,或是與塔台之間的通訊被乘客器材發出的電波干擾而無法正常運作,影響了飛機安全可不是鬧著玩的。所以目前的民用航空法規 定,航空器從出發關閉艙門起,一直到降落飛機停妥,艙門重新開啟為止,全程不得使用可能干擾飛航或通訊的射頻器材。所謂的射頻器材,就是指會發射電波進行 遠端通訊的裝置,包括手機、無線電、遙控玩具等。

而起飛與降落,則是飛機與地面塔台通訊最頻繁,也是飛行途中最可能發生各種突發狀況的時刻。而就算不是射頻器材的電子儀器,在開機時還是會產生微量的電磁 波,如果因為這些微量干擾,造成飛機在起降時瞬間的通訊中斷或儀器些微的偏差,都可能造成嚴重後果。為了把意外風險降到最低,飛機起降時所有的電子儀器, 甚至MP3隨身聽、手提電腦等都禁用。

「射頻電子器材全程禁用,所有電子器材起降時禁用」這樣的飛安規定在國際間已持續運作了相當久的一段時間,大多數的人也相當配合,影響飛行安全是政府當局、航空公司與乘客都不願意見到的。畢竟不怕一萬,只怕萬一。

然而由於科技的演變,此規定的前半句:「射頻電子器材全程禁用」在執行上的難處也漸漸顯露出來。

現今的手持裝置漸漸進入「整合」的時代,個人數位助理(PDA)、音樂播放器、數位相機以及手機的界線愈來愈模糊,甚至合而為一。一台高階的「智慧型手 機」除了傳統的講電話功能外,還可以拿來照相、聽音樂、看電影、管理行程等。像蘋果的iPhone、多普達的阿福機等等,都是很好的例子。這些手機功能愈 來愈強大,使用者也對它們愈來愈依賴。

如果按照舊有規定必須全程禁止使用「手機」這個裝置,那麼就算乘客把手機設為「飛安模式」(關閉「通訊」功能,單純用來播放音樂或電影),理論上不會發射 電波干擾飛機,依舊不准開機使用。而旁邊使用MP3隨身聽、手提電腦等其它裝置的乘客,卻可以大剌剌地聽音樂看電影、打文件或照相。明明做的是同樣的事, 理論上也同樣不會干擾飛行,有的乘客可以有的卻不行,聽起來似乎不甚公平合理。

但如果允許使用者把手機設到「飛安模式」來使用,卻也有它的問題。對空服人員來說,逐一檢查並確認每隻手機的設定正確,在執行上是不可能的事。但如果不進 行確認,就絕對有「乘客忘記把手機設定正確,因而發射電波干擾飛行」的風險。畢竟手機不同於MP3或數位相機,是的確有發射電磁波的可能。

另外,如果乘客忘記在起飛前將手機設定好,起飛之後想要開機使用時,就必須「開啟手機」->「從『一般模式』切換到『飛安模式』」。而在「開啟手機」->「切換到『飛安模式』」的這段短短時間中,手機是處於一般會發射電波的待機狀態,也就是會違反規定而且可能干擾飛機的。

「全面禁用」太不人性。「部分禁用」怕無法有效管理,又可能產生不公平。「全面開放」又很危險。這樣「便利」與「安全」的兩難,的確相當複雜難解。

隨著手機的功能一年一年的成長演進,此問題將會更加白熱化。將來如果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,不准開機引進的民怨絕對比現在嚴重;如果准許使用,造成的風險也會比現在更高。

要重新設計出一套合時合宜的飛航規定或技術上的解決方案,同時還要適用於各種手機,以及機齡從全新到數十年的各種客機上,絕非一件易事,還需要通訊業界與航空界未來的努力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