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年過去了,
AGPS手機仍然停留在利基市場。
宣稱為更精細、更快速定位功能的輔助GPS (Assisted GPS , AGPS),在2005年底正式在台商用化之後,市場接受度遠不如傳統的GPS。不僅目前只有中華電信一間行動電信業者力推;支援的手機數目更是寥寥可 數。從最早發表的華寶通訊,今年(07)中才終於等到東芝(Toshiba)的908A、諾基亞(Nokia)的6110 Navigator,一直到近日華碩宣佈推出的3.5G智慧型手機P750。
「AGPS手機的銷售數量在1萬支以下,」中華電信總工程師兼發言人石木標指出。
AGPS是一種結合電信業者行動通訊GSM網路與衛星定位功能的技術,透過內建AGPS晶片功能的手機,先由行動電話業者的基地台初步定位,接著再傳送衛 星訊號正確定位的技術,此舉可以提升定位的準確度和加快定位時間。理論上來說,過去GPS定位誤差值大約在50公尺左右;AGPS定位的誤差範圍可明顯縮 減到5到15 公尺。另外,GPS首次開機的等待定位時間大約要數分鐘之久,AGPS則須費時40到60秒不等,但在後續使用時,定位時間在10秒鐘內即可完成。
此外,以往當使用者持GPS設備在室內時,衛星因受到遮蔽而無法進行定位;AGPS則透過行動電話業者廣為分布的基地台來定位,改善了傳統GPS無法定位室內使用者的缺點。
AGPS初露頭角係因為美國政府的E911(Enhanced 911)無線緊急服務,主要目的是希望在接到行動用戶的求救電話時,能立即得知求救者的位置。AGPS是唯一符合該規格的定位技術。
國內手機業者華寶通訊在發表首款AGPS手機後,即宣告與中興保全系統、中華電信合作。由中興保全向用戶推出Mini Bond保全服務,讓用戶遇到緊急危難事件時,即可按下手機上的按鍵,中興保全人員在確認位置後即可到場救援。
不過,雞生蛋、蛋生雞的問題屢見不鮮。AGPS手機價格居高不下,沒有經濟規模使其價格有下滑的可能,令這塊市場至今仍停留在利基(niche)市場。對 此情況石木標的解讀是由於晶片的標準化問題。營運商必須反覆測試,方能確定AGPS手機得以和後端的動定位輔助伺服器(Assistance Server)相通,這個部分過於耗時,致使其他營運商不願投入。
另外則是NCC的態度。目前NCC因為保護個人隱私,禁止一般民眾主動查詢其他人所在位置。石木標表示,這導致AGPS只能做為個人主動發送位址的應用,限制了推出其他服務的可能。
對於AGPS遲遲未打開市場,IDC(國際數據資訊)電信服務資深產業分析師楊惠安表示,主因應該是在於AGPS鎖定的是「個人用」的導航服務,要求的圖資內容更為精細。由於這方面目前台灣的圖資廠商都還難達到此標準,因此行動電信業者不敢貿然投入。
「中華電信因為自家有研究所,所以擁有比較充沛的資源可以提出這類服務,」楊惠安說。
她也不認為AGPS只能停留在利基市場。「這只是時間問題而已,畢竟AGPS有自身的優點,」她說,「等到圖資系統更為精細,很難說其他行動電信業者不會插手這塊市場。」
何謂 AGPS? 請按
這裡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