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高畫質?
HDTV有不同的解析度,但最佳的數字是所謂的1,080p,也就是解析度為1,920×1,080像素(pixels),採用逐行掃描(progressive scanning)。此外,還有720p顯示格式的HDTV,其最高解析度為1,366 x 768像素。
還有一種1,080i的HDTV;這種機型具有最大數量的水平線,但採取的是交織掃描(interlaced scanning,“i”即是interlaced)。這意味著所有的奇數行均被著色,接著是偶數行,由此得到的影像會較採用逐行掃描所得到的影像品質稍差。(若要完全解釋該術語,需要提到非常深奧的技術議題,例如垂直抖動vertical jutter。)
因此1,080p是最佳選擇,支援720p解析度的較低價HDTV是第二選擇(如果價格是選購HDTV的主要考量條件慮的話)。注意,720p的畫面品質並不差,影像品質仍遠高於標準畫質的電視機;不過因為消費者偏好高像素值的電視,720p機種最後應該會消失。
影像是如何形成的?
毫無疑問地,目前最紅的高畫質顯示技術就是液晶(LCD)以及電漿;尤其前者對每一個擁有卡西歐(Casio)電子錶的人來說都不陌生。LCD是透給玻璃之間的液晶夾層施加電壓來產生影像,色彩由紅、綠和藍構成的子像素產;該技術被應用於低成本以及中階的HDTV中。
而螢幕尺寸更大、價格更為昂貴的HDTV則採用電漿顯示技術;在這種顯示器中,玻璃之間的惰性氣體受到電流的轟擊,所產生的電漿讓玻璃正面內部的磷光粉發光,因而產生影像。相較之下,老式的陰極射線管(CRT)採用一個電子束激勵電視機螢幕背後的螢光粉來產生影像,因此這兩種顯示方式是完全不同的。
雖然在電漿電視上市初期,該技術頗受消費者詬病,因為使用幾年之後就會損壞,但這樣的問題目前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。
第三種顯示技術被稱為背投技術,它曾經是大型電視機主流,但其流行度似乎呈現逐漸萎縮之勢。不久前新力(Sony)決定退出背投市場;日立(Hitachi)則早就把該技術束之高閣;然而還是有若干供應商,包括松下(Panasonic)以及三菱(Mitsubishi),仍在銷售利用德州儀器(TI)之DLP技術所製造的背投電視。
TI的網站上詳細地描述了其DLP晶片,該晶片為松下以及其它公司的背投電視核心,號稱「全球最精密光學開關」。它包含由200個微型鏡面所構成的矩形陣列,每個陣列的寬度不到人類一根頭髮的1/5;數位視訊被傳輸到DLP並由其鏡面反射,然後影像透過透鏡投射在HDTV螢幕上。
不過背投電視有個缺點,即DLP投影燈壽命只有6,000小時左右,成本大約為250美元。
價格多少才合理?
這得看你準備花多少錢…你可以花500美元購買一款入門產品,甚至只要700美元左右就可以買到的、還不錯的的26吋產品。再高一個等級,40~46吋的HDTV價格為1,200美元至3,000美元。
如果你還嫌那太小氣的話,還有尺寸更大的──例如Sony出了一款70吋的Bravia XBR,不過要價3.3萬美元。
有哪些HTDV品牌?
目前市面上較知名的廠牌,包括Mitsubishi、Panasonic、Philips、Samsung、Sharp、Sony以及Toshiba品牌。
哪些機種是最佳選擇?
這個問題的答案有許多不同觀點;也有不少地方可找到你要的相關資訊以及報價。美國消費者情報《Consumer Reports》有一個HDTV部落格,提供許多最新技術趨勢以及針對買家的資訊;此外CNNMoney.com有一些HDTV購買經驗的討論,CNET 和PCMag.com這兩個網站都有HDTV排行榜的公佈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