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鈴薯長期以來受到嘲弄,認為這種乏味的塊莖作物容易讓人發胖,但由於稻米與小麥價格飆漲,各界重新發現馬鈴薯這種營養的作物,能以非常低廉的價格,餵飽越來越多的飢餓民眾。
馬鈴薯原產於祕魯,幾乎可在任何的海拔與氣候中種植,可以在不毛之地種植,可以在寒冷的安地斯山山坡種植,也可以在亞洲的熱帶平地種植,每公頃產量是小麥或稻米的2至4倍。
總部在祕魯首都利馬的「國際馬鈴薯中心」主任安德森女士說,全球糧食供應受到非常真實的震撼,代表人類可能面臨一個實際狀況:沒有足夠的糧食可以餵飽全世界。
安德森說,馬鈴薯是解決方案之一。由於糧價高漲、全球人口每10年增加10億、肥料與柴油成本上漲,加上更多作物用地用來種植生質燃料作物,因此引發飢餓問題,而馬鈴薯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。
聯合國將焦點放在馬鈴薯,並宣布今年為國際馬鈴薯年,認為這項植物為「隱藏的寶藏」。各國政府也將焦點轉向這種塊莖植物。由於過去1年小麥價格倍增,祕 魯領袖開始推動計畫鼓勵麵包店提供以馬鈴薯粉製成的麵包。這種馬鈴薯麵包也提供給學校、監獄與軍隊食用,希望這股趨勢能持續下去。支持者說,馬鈴薯麵包嚐 起來跟小麥製成的麵包一樣美味。
馬鈴薯8千年前就出現在祕魯的的喀喀湖附近,但祕魯人吃馬鈴薯比歐洲還少。白俄羅斯的馬鈴薯消費量世界第一,平均每人每年吃掉171公斤馬鈴薯。
印度已告訴糧食專家,希望未來5至10年馬鈴薯產量倍增。主要稻米消費國且歷史上經常發生嚴重飢荒的中國,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馬鈴薯種植國。而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,目前正在擴大種植馬鈴薯,數量比其他作物還要多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