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

IBM與Google聯手 企圖以「雲端運算」稱霸市場

隨著微軟(Microsoft)與雅虎(Yahoo)的「婚事」告吹,其競爭對手IBM以及Google趁機加緊腳步攜手合作,以主宰他們認為將在21世紀居主流地位的軟體傳遞模式──即所謂的雲端運算(cloud computing)。

這兩家公司的大多數動作皆在私底下低調進行,但在日前一場於美國洛杉磯舉行的IBM會議上,雙方執行長罕見地同台出現,也讓他們彼此之間的「親密關係」曝光。

在該場會議上,IBM的Sam Palmisano以及Google的Eric Schmidt,分別在領導力以及創新等方面盛讚對方;他們也認為兩家公司具有許多相似性──儘管總部位於矽谷的消費性網路Google與紐約百年商業運算老店IBM之間,有著明顯的差異。

Palmisano 笑談:「我們公司很乏味,但Google卻讓人興奮;我們老態龍鍾,他們動作敏捷;我們的組織龐大笨重,Google則精簡纖細。」然而他也表示,光在表面上比較IBM和Google稍嫌膚淺,重要的是兩家業者都是以創造價值為出發點,並分享共同的技術合作。

IBM和Google計劃利用雙方共同的技術性世界觀與大量的人才,來構架一個全球性伺服器網路(也就是雲端運算中的那片「雲」),消費者和企業能從中下載一切內容,包括線上足球賽程與先進的工程應用資料。「這是將是我們盡全力追求的目標,」Schmidt表示。

這兩家公司的遠大志向,早在幾年前Palmisano在電話中與Schmidt做了簡單的交流之後就開始了。「我們並不是要賣什麼產品給Google。」 Palmisano解釋,雙方的通話啟動了兩家公司的會議溝通,並促成了雲端運算的合作計畫。該計畫並已與美國數所頂級工程大學分享,包括麻省理工學院 (MIT)、史丹佛(Stanford)以及卡內基美隆(Carnegie Mellon),以擴大推廣。

而這片由IBM-Google聯手打造的「雲」,對微軟來說可能更像日益逼近的暴風雨,它以IBM長期支持的Linux為基礎,還包含Xen系統虛擬化技術以及Apache Hadoop,亦是Google檔案系統(File System)的開放源碼實際展現。

Google 已向消費者推出了多款免費的、以雲端運算為基礎的服務,如電子郵件和儲存;但該公司幾乎尚未開拓有利可圖的商業市場。對此Schmidt表示,除了對安全性的要求:「企業用雲端運算與消費性雲端運算之間的差異性不大。」他並補充指出,雲端運算在企業應用的價值較高,但目前仍是Google與IBM的商業機密。

Google與IBM的聯手,能為企業與消費性市場提供各種讓人想像得到的應用產品,包括基本的生產力軟體,如文字處理以及日曆(如Google Docs和IBM Lotus Symphony套件),甚至尖端安全性與管理工具(透過IBM的Tivoli產品以及Google的Postini部門)。而當Google與IBM加強合作之際,微軟還在努力開發一致性的自有網路策略。

對於雲端運算趨勢的一個解釋,是將一些應用程式轉移至網際網路之下,採取所謂的「軟體+服務」策略;然而微軟的盈利仍然來自軟體,這些軟體若非在零售通路以盒裝方式出售,就是得在像是Dell這樣的大廠所出產的PC中預裝。微軟原先打算收購雅虎,就是希望能拓展其在網路領域的地位,但這項計畫卻已宣告破局,且看來若是兩家公司的高層沒有變動,雙方「復合」的可能性幾乎是零。

在此同時,IBM和Google似乎已經著手以其學術研究成果為出發點,推出量產型的雲端運算產品;雖然兩家公司並未正式發布相關訊息,但在IBM會議上Schmidt和Palmisano氣氛融洽的會談,讓人猜想其雙方的合作必定會加速。而他們也確實對在場的上千聽眾做出了預告:「密切注意(雲端運算)這個領域。」

相關聯結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