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年多前出道的超級能源新星生質能源乙醇(Ethanol),才現身就被各界捧為新世紀的能源萬靈丹。從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到普羅大眾的投資人無一不看好乙醇潛力,不僅能降低美國對原油的高度依賴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問題,還能同時提昇農業經濟,簡直就是1魚3吃的大好機會。
不過最近這顆超級新星的地位快保不住了,初出茅廬時乙醇獲得的評價可是萬靈丹,但在部分投資人眼中,現在乙醇已一文不值。不滿乙醇的批評者認為,新能源的好處還沒看到、缺點倒是多如牛毛,每當玉米漲價時,廠商成本就馬上翻漲;而是否真能替環境帶來的好處又令人質疑,至今也仍看不出它對於降低原油依賴度的幫助有多大。
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(OECD) 最近出版的報告指出,把乙醇當成仙丹,根本就是請鬼開藥單。美國科學研究院(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)的研究報告也表示,玉米生質能源可能會影響水資源供應;美國肺臟協會(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)則憂心指出,乙醇汽油燃燒時會產生1種特殊的空氣污染,對人體甚至有害。
另外,國際能源總署(IEA) 的資料顯示,2007年全球的乙醇產能約達到1,340億加侖,相較於2006年全球產出不過1,009億加侖,而美國正是全球第1大乙醇供應商,產出佔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,比2年前增長了80%。由此數字不難瞭解,美國有多少農民、農業小鎮和生質能源業者因此而一夕致富。
尤其乙醇還是小布希總統(George W. Bush)視為減少原油進口的未來之星,扶植自是不遺餘力,從補貼到進口關稅壁壘樣樣不缺。煉油廠在汽油中混入每加侖的乙醇即可獲得0.51美元的減稅額度,雖然這些補貼終究進了油商口袋,但他們對於被迫混入非石油的產品其實很不滿。
就連推廣初期舉雙手贊成的畜牧業者現在也出現反彈聲浪。原以為乙醇能造福農友,哪知道飼料的價格竟越來越貴,害他們的生產成本大增,許多食品公司也深受穀物漲價之害。生質能源業者雖派出遊說團體催生相關法令,好讓煉油廠提高乙醇在汽油中的比重,但反對的畜牧業者和食品業者可不是省油的燈,在國會中也有自家人馬,屆時勢必會有一番交戰。
當初前途光明璀璨的乙醇,現在看來真是黯淡許多,因為就連最支持再生能源的歐洲都出現其他聲音。歐洲商會表示,與其推廣再生能源,不如好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還比較實際,因中、印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平均能源利用率還不到歐洲企業的5分之1。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